最近几个礼拜有三个小伙伴扎堆问马老师一个问题——现在国内做百度SEO还有意义吗?
我想问这个问题的小伙伴心里就算未必有答案也有了充分的观察。借此机会,马老师写个POV吧。
百度的搜索结果页面上发生了什么?
品牌官网自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后从百度侧获得的自然流量逐年降低。根据马老师的粗略分析,对于一般商业意图较强的检索,在移动端70%以上的前十名结果为百度自己的资产,这其中包括了百家、知道、文库、百科和有裙带关系的知乎,而根据排名加权后有九成的流量依然在百度生态中打转。
更有甚者,百度的“度星选”产品和过往的“阿拉丁”一样,作为一种实际付费的自然露出,将品牌的空间压榨到极限,这包括了视频、笔记、热卖等样式。
加之上方数量未增却越来越“肥硕”的广告样式,难怪不仅是品牌在抱怨,用户也在抱怨百度上搜不到有用的东西。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是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逐渐减少,我们在每年的CNNIC的报告中也能看到,用户对信息检索的需求分流到了各个垂直搜索或者直接到了微信这样的超级应用中。这一点,如果你在做长期的SEM广告投放的话会更有体会。
被平台PUA,检索量下降,广告压制激进,这三个是我们产生百度SEO无用的主要理由。
玩不过就不陪你玩了?
并不是这样,尽管马老师认为,对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确没有必要做百度SEO,但是对其他重视每个渠道的信息传播的品牌来说,我们先要审视我们是否已经提供了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高质量内容。
如果我们的官网提供的都是新闻稿、投资人关系、领导活动、招聘信息等并非面向消费者的信息,那么没有SEO流量也再正常不过了。
除此之外以下两点至关重要:
百度SEO的定义将会发生改变
百度SEO会成为Bing SEO的副产品
我们先说第一点,百度SEO的定义将如何改变。
百度SEO的定义将从根本发生改变
百度SEO的定义将会从“通过技术和内容的手段使网站被百度搜索引擎收录排名并取得到网站的流量”转变为“通过技术的手段使网站内容更容易被百度搜索引擎所理解,并选择性地让品牌内容触达有相关意图的消费者”。
这个定义的转变抛弃了SEO以去网站的流量为标的,这将使我们从无止境地排名渴望中解放出来。同时该定义又不是一种躺平的妥协,我们的工作中心将会转变为如何通过非广告的方式让有效的内容触达到相关的消费者,完成品牌传播。
定义的改变会改变我们衡量的指标进而改变我们的工作的方式。比如,我们的目标将会是如何通过让百度爬虫更好获取我们的内容并在文心一言中采纳我们的信息。又比如,我们会更多利用百家号来作为内容的容器,所谓“打不过就加入”。
排名依然有效,但排名并不再是我们刻意追求的了。比如在桌面端,这对B2B企业有一定价值。如果我们能够排进首页,我们依然可以获得一些流量。只不过桌面端的检索量只相当于移动端的十分之一。说句题外话,百度的桌面端的前端代码真是缝缝补补许多年,一看便知早已不是百度的重心了。
百度SEO将成为Bing SEO的副产品
从技术SEO的角度来看,百度作为搜索引擎一直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做百度SEO就像是让网站适配Internet Explorer一样(没错,就是IE)。比如,百度完全不支持canonical指引,对301跳转有着奇怪的反馈,更不要说舍不得去好好渲染每一个索引的网页了。
正因为如此,说百度SEO难是因为的技术部分一直以来都十分困难。说简单是因为容易受作弊影响短期干预更简单。
在桌面端必应和百度已经拉开距离
当市场中出现更好的竞争对手,而这个竞争对手又对本土市场吃得很透的时候,被拿走市场份额就很正常。Windows–Edge–Bing,微软虽然依旧在墙外面对谷歌吃瘪,在墙内却稳稳当当地登上了桌面端搜索引擎一哥的宝座。
也正是因为其他更优秀的搜索引擎的崛起,给了我们SEO的意义。同时,因为生产式AI的爆发式发展,我们依然要追求将我们的网站打造成一个能够和各种爬虫顺畅交互的品牌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或许百度SEO会死,但SEO不会死。
不仅仅是百度SEO的定义会改变,SEO的定义也会相应地成为“通过技术的手段使网站内容更容易被包括搜索引擎在内的爬虫所理解,并选择性地让品牌内容触达有相关意图的消费者”。